來一斤母愛經典讀后感10篇
《來一斤母愛》是一本由孫宇 繪著作,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32.00元,頁數:135,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家人是最甜蜜的負擔,因為他們令人牽掛,卻又令人感到溫暖;而母愛這份世上最偉大的溫柔,有時卻也因為她的愛太過濃烈而成為致命的毒藥。
每個經典的母愛故事都可以證明這個論點——最感人的母愛故事通常都帶著些悲劇色彩,而這些故事中則大多以母親的隱忍與自我犧牲作為故事的中心,最后只換得的是孩子們雖是徹悟卻再也不能回頭的結局……
但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否是過于殘酷的溫柔?
這個感人的母愛故事,在我看來,也是一份自我犧牲式的悲劇。感人,但也令人無限唏噓。
那份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而硬是隱瞞病情、最后只能在實在無處可瞞的時候才最后揭示“謎底”的“愛”,也是一份以愛為名的傷害吧。
而這份傷痛,最致命的地方則在于——作為孩子的我們,雖然早已知曉謎底,但卻因為這份愛而不得不假裝自己絲毫沒有偏離他們想讓自己遵循的軌跡,而也以“愛”與“體貼”的名義,與自己心中所向的方向漸行漸遠。
愛有時就是在這樣互相傷害。
《來一斤母愛》讀后感(二):抒情,抒情,抒情
與其說是繪本,不如說是一本散文小記,只是套用了漫畫的形式而已。
比較私人,或者說……非常私人。私人到我甚至在懷疑作者是否會因為已傾盡了全力在這部作品上,以至于未來也許會在創作上一蹶不振。
內容很感人,毋庸置疑,否則也不會被《讀者》這種情感大咖轉載。只是我覺得這份感情也是因為作者實在是太過投入,以至于讓所有的圍觀者都一同被帶動了進去而已。
私以為書的第一淚點在倒數第二章,第二淚點則在于正文的結束處。
本來只憑作品來說是想打三星的,多出來的一個星送給這個悲傷的故事和傾盡全力的作者。
期待你未來更好的作品。
《來一斤母愛》讀后感(三):關于愛的輪回
很久以前讀過龍應臺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看到這段話幾欲飆淚。想起畢業時收拾舊照片,看見上小學的第一天,穿著白色連衣裙,帶著碎花的小陽帽,白襪子,小皮鞋,背著鵝黃色的小書包,手里提著粉紅色小飯盒。驕傲地挺著小胸脯,陽光下,高大的父親蹲下來陪著我照的照片。又想起中學起獨自上學,堅決不要媽媽送。卻總是在走過門前胡同的轉角后,偷偷地回望過去,正看見她佇立遙望的身影。想起大學時每次坐上離家的火車,歡笑的和父母告別,轉身就抹著眼淚給父母發短信,嘮嘮叨叨地叮囑少抽煙,按時吃飯,多保重。想起第一次一個人遠行去美國,回來后,媽媽說:那天送完你,我和你爸啊,在深夜里散步了一個多小時才回家……回想起一個一個的瞬間,像是心里受了天大的委屈,腦海中無數次浮現父母眼中我漸行漸遠的身影。
然而《來一斤母愛》用了同樣的一段話。卻讓我再次飆淚到不行。我竟然沒有發現,愛是一種輪回。當我離家越來越遠的時候,父母也在與我越來越遠。當我在外地為生計打拼,早已無心去了解他們每日的生活,他們每天的心情,他們的瑣事,他們的感受。彼此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同樣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卻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再次相聚,便似乎有了那么一層薄薄的墻,豎在空氣里。漸漸地,我們都有了,和彼此不再關系緊密的,自己的生活,不是嗎?
來一斤母愛,跟我說,這是關于愛的輪回,你先讀懂了父母的愛,慢慢地,才會了解,如何去更好地愛他們。
《來一斤母愛》讀后感(四):作者大學同學發來賀電
我住30304
孫宇住30305.
大一剛來,穿47碼鞋的孫宇建了個QQ群“禁欲協會”,自封會長。宿舍樓小,很快就和會長熟了。
有天打完球,和會長嘮嗑,我爆了句粗口。會長突然拉長了臉,“你可以罵別的,但是不要說操你媽,或者你媽逼。我會很不爽。我媽...(此處用半分鐘概括了本書內容)"
我操,至于么?
想了想,可能確實還真有點至于。
大學四年,會長打球,學佛,不脫鞋午睡。給學生處畫海報,給男同學送廁紙,DOTA水平不斷被徒弟超越。經常吃煎餅果子,養死過兩只兔子,坑蒙拐騙過了四級,公選課到大四還沒報上,剛簽了蘇寧,馬上要過去畫洗衣機了,不知道工資夠不夠女朋友花
大學是個消耗人的地方,會長沒能幸免
然而會長的肚腩一直小不下去
那里面固執地藏了些什么
讓會長把媽媽從我的臟話搬到了一本書里